第(3/3)页 一想到宫中还有一堆折子,朱元璋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。 “大孙,咱也该回去了,家里还有好多事情等着咱去处理呢,你那个改土归流的方案,咱会向洪武老皇爷呈报的!” “那爷爷您慢走,路上注意安全!” 黄雄英把朱元璋和刘三吾送到院门口。 “回去吧,咱走了!” 朱元璋出了小院,并没有急着上马车回宫,而是对刘三吾道: “坦坦翁,陪咱走走。” “是,皇上!” 两个老人走在秦淮河畔,一前一后,落日将两人的身影拉得老长。 “坦坦翁,你看出来了?” “嗯。” 刘三吾点头,尔后皱眉问道:“皇上,那孩子……真是皇孙雄英?” “是。” 朱元璋直截了当的回道。 得到皇上肯定的回答,刘三吾此刻心中依旧巨震。 皇上说是,那就一定是! 因为皇上的手段他清楚,只要想调查一个人,一定能将那个人的祖宗十八代都挖出来。 愣神间,只听朱元璋的声音传来: “坦坦翁,那你现在觉得,谁才是储君的最佳人选?” “皇孙,雄英!” 刘三吾的心中早就有了答案,所以毫不迟疑的说出,就凭这孩子的身份就足够了,更何况这孩子如此聪慧,最主要是心性极佳。 对于刘三吾的回答,朱元璋并不意外,停下了脚步,看向奔流不息的秦淮河,片刻后,悠悠问道: “那你觉得,若是咱立雄英为储君,咱的那些儿孙们,会服气吗?” “不会!” 刘三吾的回答也是直截了当。 “为什么?” 朱元璋扭头看向刘三吾:“来之前你不是说立大孙为储,方才是符合人伦纲常吗?雄英他既是长孙,又是嫡出,为何不服?” 刘三吾回道:“因为皇孙雄英是死而复生,这本就是一件十分离奇的事情,若非亲眼所见,又有皇上作证,否则臣也不敢相信,对于薨了十年又突然出现的皇孙雄英,那些皇子皇孙们又怎会轻易的去认可呢?” 朱元璋微微眯起了眼睛:“你刚不是说有咱作证吗?他们难道还敢不信咱?” 刘三吾继续道:“可若是皇上……若是皇孙雄英登基,各路藩王就有了借口,到那时,谁又替皇孙雄英作证呢?” 朱元璋眸中陡然露出一道寒光,他知道刘三吾说的是他驾崩之后。 “他们敢?” 刘三吾面不改色,躬身道:“臣,只是猜测而已,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啊!” 朱元璋脸色沉了下来,看向秦淮河许久,幽幽问道:“那你觉得咱的这些皇子皇孙们,谁最有可能反呢?” “臣,不敢妄言!” 刘三吾作为臣子,可以说出心目中的储君人选,也可以指出其中问题,以供皇上定夺,但又怎么能去评论皇子皇孙呢,更何况是造反这等灭族的大罪! 朱元璋收回目光,看向刘三吾,冷笑了一声:“你们啊,朕不让你们说,你们偏要像一个长舌妇一样,该说的不该说的,全都说了,别以为咱不知道!” 刘三吾低头不语。 他知道朝中确实有许多人私下谈论立储之事,特别是那些淮西勋贵。 但是他没有说过,他始终秉承着臣子的本分。 朱元璋一双深邃的眼睛看着沉默不语的刘三吾,继续道:“这一次是咱让你说,你就放心大胆的说,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,咱都恕你无罪,而且不会记在心上!” “臣,不敢妄言!” 刘三吾依旧还是那句话。 “你……!” 朱元璋气得一拂衣袖,面皮微微抽搐,继而转头看向秦淮河,好久才幽幽道: “是老四,对吗?” 身后的刘三吾依旧沉默不言。 “哼!” 朱元璋轻哼了一声:“就算你不说,咱也知道,老四如今镇守北平,手下兵多将广,屡立战功,也只有他有这个能力!” “可是老四那混蛋是个人精,对咱是言听计从,对太子也是毕恭毕敬,恪守本分,兢兢业业为大明戍守边疆,不怕跟你说,咱是挑不出老四的一点毛病!” “咱对大孙有情,但也不能对老四无义啊!” “老四啊老四,谁让你是老四呢?你可要给咱夹稳尾巴咯……” 说着,朱元璋背着手,慢慢前行…… 看着皇上那虽然挺直,但已经不受控制的略微有些佝偻的背影,刘三吾轻叹了一口气。 自古帝王家最是无情。 朱雄英是个好苗子,若不是生在帝王家,定然会有一番别的成就,可是现在他皇长孙的身份,注定他这一生都不会平静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