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八章 行动-《我在三国能网购》
第(2/3)页
曹操在北方施行屯田制,不仅为军队解决了军粮问题,也对安置难民,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可以说,屯田制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极大的物质条件。
虽说屯田制自古以来便有,并非曹操首创。
但曹魏屯田的规模和作用之大却是空前绝后的。
吴、蜀也都实行过屯田,与曹魏相比,规模和成果都远远不及。
曹魏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两种。
民屯每50人为1屯,独立机构, 不隶属于郡县。
田地收成与国家分成,使用官牛者,官6民4,使用私牛者,官民对分。
规定是,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。
如若被发现私自出走,轻则流放,重则杀头。
军屯以士兵屯田,60人为1营,一边戍守,一边屯田。
任何事情,都是有利就有弊。
统治者声称,屯田的劳动力是自由应募而来,但其实,很多都是被强迫,或是劫掠而来。
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,失去自由之身,屯田士兵则更为艰苦。
曹魏后期,屯田制的剥削愈发严重。
分配比例竟达官8民2的程度。
屯田民难以生存下去,只得开始逃亡和反抗。
值得一提的是,邓艾也是曹魏屯田制的实行者之一。
他曾提出两项重要建议。
一是开凿河渠,兴修水利,以便灌溉农田,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。
二是在淮北、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,积蓄粮食,既可用作军资,还可充盈国库。
关于上述观点,邓艾在他所著的《济河论》一文中,阐述得非常清晰。
司马懿看后,自然相当满意,将邓艾的建议全部采纳并实施。
从正始二年起,也就是241年。
魏国在淮南、淮北广开河道,大举屯田。
北以淮水为界,自钟离以南,横石以西,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,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,每营六十人,一面屯田,一面戍卫。
同时,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,修大片陂田。
又在淮水流域挖掘三百多里长的水渠,灌溉农田二万顷。
自此,淮南、淮北连成一体。
从京都到寿春,沿途兵屯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水灾大为减少,一片繁荣富庶。
除此之外,魏国在东南方向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。
这些,都是邓艾的功劳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