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如果说上一次是经过深思熟虑,那么这一次绝对可以说是即兴作答。 自己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过深入的思考,这才明悟其中的根本所在,如今大孙竟在仓促之间就给出了回答。 咱大孙果然是咱老朱家的麒麟儿啊! 朱元璋心中惊叹的同时,也是轻叹了一口气:“这个问题咱也想过,但是咱大明从蒙元的手中接过了一个烂摊子,方方面面都需要庞大的开支,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啊!” 黄雄英深以为然的点头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限制,不是你明白道理就行的,盐课问题延续了上千年,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善的,需要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提上去才行。 “还有么?” 朱元璋眼中满是鼓励的神色。 黄雄英点了点头,继续道:“若是孙儿的制盐之法上交朝廷,孙儿希望朝廷能够对盐务加强监管,形成一套监管体系,大理寺,督察院,巡盐御史,地方盐政官员层层监管,若是有人敢贪腐,涉及到谁一律严惩不贷,无论是官员还是黑心的商人,明正典刑,昭告天下!” 朱元璋听着露出了微笑,道:“就这样?” 黄雄英想了想,道:“孙儿只是随感而发,若有不妥之处,还请爷爷指正!” 朱元璋笑道:“很妥当,只是……太轻了!” 黄雄英一怔,只听朱元璋道:“这些贪官还有黑心商人,胆敢以作为民生的盐进行贪墨,单单处死他们太轻了,应当一律抄家,妻女充入教司坊,而且地方官府记录在案,家中子孙一一律打为贱民!” “……” 黄雄英怔住了,这也太狠了吧? 大明等级制度森严,贱民就是最低的那一等,不得参加科举,不得为士,不得务农,不得经商,甚至不得务工。 成为贱民,那就相当于永世不得翻身。 朱元璋笑了笑,道:“大孙是不是觉得咱的法子太狠了?” 不得黄雄英答话,朱元璋便继续道:“你还是太年轻了,没见过百姓们的惨状,咱年少那会,蒙元当政,横征暴敛,咱的家乡发生了天灾,可是官府不但不救济,贪墨赈灾粮款不说,反而加重赋税,导致多少百姓活活饿死,甚至易子而食啊!” 说到这里,朱元璋的眼眶微微发红:“你太爷爷太奶奶他们,就是活活饿死的,咱的二爷爷是吃观音土撑死的!” 黄雄英沉默了。 是啊,自己出生在一个好年代,虽然有些辛苦,但终归没有饿过冷过,易子而食这四个字,光是听着就让人不寒而栗。 想想那些饿疯了的人们,那会是什么心境? 黄雄英不敢想象…… “行了,咱看你呀,怎么看都不像是种田的料,别拔了,咱还是摸螃蟹吧!” 朱元璋站起身来,结束了沉重的话题。 “爷爷你可别小看我,我种田也是一把好手!”黄雄英笑道。 “呵——” 朱元璋轻笑一声:“拔个草像拔萝卜一样,还好手?咱看好嘴是真的!” “以后你就知道了!” 黄雄英说着,把手中的杂草往田梗上一放,撅起屁股,就去掏螃蟹。 “嘿,身子倒挺实诚!” 朱元璋乐呵呵的笑了起来,趿拉起湿哒哒的布鞋,走入田中…… …… “蓝玉去找你那了?” 饭桌前,朱元璋一边拿着一只螃蟹咔吧咔吧咬着,一边问向黄雄英。 “嗯。” 黄雄英点了点头。 蓝玉去他酒坊那里并不是什么秘密的事,好多权贵子弟都是因为蓝玉去了,这才去他那里买酒的。 他本来就想着跟老爷子提起蓝玉,没想到老爷子先提起了,这倒是让他省了不少事。 “你觉得蓝玉这人怎么样?” 老爷子看似不在意的问道。 黄雄英想了想,道:“蓝玉……他不是一个好人!” 第(3/3)页